2020/9/3(四) 旅遊業務領隊庶務:Day4 馬祖北竿—品嚐魚麵、北竿遊客中心、坂里大宅、璧山觀景台、橋仔聚落、芹壁聚落、馬祖播音站、北竿夕陽
在馬祖的第四天,還是走北竿行程,入住北竿,第三天自由行,第四天是和小包車九人座的團員一塊旅行,差別在於自由行要自己騎車,上下坡,小包車的旅遊模式是司機兼導遊。
那天早上,和新朋友到坂里早餐店吃早餐聊天,用完餐她要去南竿旅行,我到北竿碼頭這邊等候團員,他們自行從台北松山機場搭飛機到馬祖南竿機場,再由南竿的司機接送到南竿的福澳港碼頭,再搭船到北竿會合。
我先和北竿的司機兼導遊東東碰面,對一下當天行程,等候團員從南竿到北竿碼頭。到中午的飯點時,司導東東帶我們到北竿吃飯的街道,路上詢問大家知道所謂的南竿北竿的「竿」代表什麼意思嗎?其實「竿」是表示「芒草」的意思,以前是馬祖的經濟作物,也可以當作柴火燒。(芒草可用來做成掃帚、餵養牛...)
快到飲食街時,東東推薦幾種當地餐廳,一個是合菜類型的「龍和閩東風味館」,一個是燒烤類的「忠漁原味海鮮碳烤」(適合晚上吃),一個是魚麵「阿婆魚麵」(可惜沒開)。
後來推薦先到「魚之鄉麵行」吃魚麵,傳統的的道地美食,客人蠻滿意的,吃一道,其實已經很有飽足感,團員詢問魚麵怎麼製作的?前一晚,我吃完魚麵,詢問對面的魚麵工廠老闆娘,她到晚上七點多還在製作魚麵(用海鰻魚剁成泥),晚上拿到店家前面晾乾,蠻辛勞的備料。
接著和團員一塊去附近的「發師傅協和食品行」,各自點個「五行地瓜餃冰」來解熱。有的人喜歡到處品嚐美食,我的話比較喜歡多走走看看,只是因為從事旅行業,還是嚐嚐看道地飲食文化,提供旅人參考。
中餐完,我們到「北竿的遊客中心」,在那邊司導東東用裡面的牆壁馬祖大地圖概略說明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四鄉五島各自的地理位置,還有可以走的景點。再來看遊客中心的影片介紹,約17分鐘,看了媽祖的文化園區、媽祖巨神像、一村一媽祖、一澳口一媽祖,也認識到東莒看東莒燈塔和福正聚落,了解馬祖是全世界軍事據點最密集的地方...,還有馬祖老酒、馬祖美食...。
北竿遊客中心裡面也有免稅店,裡面有一間廁所,戶外的廁所比較多空間,靠近沙灘,也有個不錯的景點。
旁邊的建築是「國立海洋大學馬祖校區」於2019年9月19日開辦,有3個科系,大一生在基隆,大二生到馬祖就讀一年,大三大四回基隆,是馬祖第一間大學。前身是坂里國小,後來是中山國中,可以在旁邊的小矮牆,看到曾經的校徽模樣。
再來到遊客中心對面的「坂里大宅」,熊壯的司導東東開始介紹這座大宅過去的歷史,坂里大宅是閩東式建築,一開始的王姓屋主因為蕃薯發跡,清朝時期遷入馬祖北竿,後來在日軍統治時期...
(上面的文章是前幾天寫的,9/14(一)高雄旅展結束,當晚撤展搬電腦桌椅等回高雄,前兩晚大概九點睡。睡飽飽,回想上個月到現在,8/23(日)~8/25(二)和同事去金門旅行,8/28(五)~8/31(一)台北旅展,8/31(五)~9/7(一)馬祖旅行帶團,9/11(五)~9/14(一)高雄巨蛋旅展,好像還沒好好休息,是時候放空休息,只是旅遊業的業績還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
再來到「璧山觀景台」,司導東東介紹北竿附近的島嶼,左側的有高登島,目前還有軍營駐紮的地方,以前也是到馬祖當兵的服役之處,當地有名的是俞大維部長登島巡視,當時的廚師用軍用酸菜和牛肉罐頭煮酸菜牛肉麵,也許日後觀光開放,有機會可以品嚐「高登牛肉麵」
也可以在壁山看到中島、白廟、大坵島和小坵島,還有獅嶼、北竿機場、大澳山、螺山、蚌山...,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這裡的近代故事偏向漁民聚落、823砲戰、國軍大軍駐守金門馬祖,軍民、漁民等交織的故事。
接著到「橋仔聚落」,在北竿西北邊,這邊有「橋仔漁村展示館」,還有「山西靈台公」,橋仔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以前橋仔是對大陸商業的轉運港,人口超過千人,是北竿第一大村。
橋仔聚落,也保留傳統閩東式建築,卻也是馬祖廟宇作多的聚落,有八間廟宇,總共供奉200多尊神明,被稱為廟村,也是神比人多的地方,因為在橋仔村設籍的人約300人,實際居住的有百人,一個人有三個神明照顧。
而這些廟宇的神明雕像是從何而來?據說是中國文化大革名的產物「破四舊」、剷除「封建迷信」...,將神像丟到海上,後來漂流到馬祖,北竿信仰神佛,隨著北竿沒落、人口外移,想體驗宗教文化的,可以在每年十四體驗馬祖北竿最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動—「擺暝文化祭」。
下午,我們到北竿著名的石頭山城「芹壁聚落」,這個地方被號稱為「小地中海」,團員今年出不了國,到不了原本計畫要去希臘的地中海,後來決定就到馬祖的芹壁村走走。
芹壁山的高度大約300公尺,是花崗石聚落建築群,也是閩東式建築,會看到亂石砌法,也會看到人字砌法、丁字砌法,象徵人丁興旺...。也會看到壓在屋頂瓦片上的壓瓦石,窗戶小小,外面的石頭厚重,以前用來防禦海盜的建築原因,裡面是木造。
北竿1960年代漁業蕭條,人口外移到台灣,一度成為空城。後來交通部1998年於新十大建設納編「傳統建築聚落保存計畫」,聚落修繕與永續發展,將北竿芹壁聚落、南竿津沙聚落、東莒大埔聚落、東莒福正聚落,指定為聚落保存區...。
我們在芹壁聚落度過下午茶時間,到「芹沃咖啡」喝杯咖啡和品嚐軟鬆的麵包,有打算到這邊的朋友,請記得提前預約,這邊附近的下午茶通常預約滿檔,也是北竿景點最多遊客的地方。
夕陽時分,也可以前往「馬祖播音站」,連結藍芽播放音樂,也可以眺望芹壁村,還有欣賞片刻的橘黃的日落暈彩,彷彿穿越雲層,逐漸降落海面。最後,我們到「忠漁原味」品嚐馬祖的燒烤與特有海鮮「川燙佛手」、紅糟炒飯、竹莢魚...。感謝有機會為他們服務,還有從中學習點滴的旅人生活。
(後記:如果你到馬祖旅行,北竿還是南竿的旅遊景點分配時段,如果要看日出還是夕陽,建議可以注意西部看夕陽、東部看日出的情況。有些景點要看潮汐漲退潮時間,比如西莒的方塊海等等。要注意南竿到北竿,南竿到東西莒,南竿到東引的船班時間)
arrow
arrow

    Kr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