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霸權之前:1250-1350年的 世界體系

Krist...評論:這本歷史書,閱讀起來不怎麼輕鬆,後來先挑有興趣的蒙古國章節閱讀,全書未讀完。

------------------------

Before You Read, You can search about this book

QUOTE:

西元十三世紀時,在整個歐亞大陸普遍存在一個先於現代的世界體系(a pre-modern world system),她認為這個世界體系早在伊曼紐‧華勒斯坦所認定的現代世界體系形成之前就存在了。此外,她也主張「西方的崛起」是從西元十六世紀葡萄牙海上武裝艦隊入侵相對平和的印度洋貿易商圈開始,這不是歐洲內部有什麼特色所導致的結果,而是由於前一個世界體系崩壞了才會發生這樣的事。

該書對歐洲霸權形成前的世界體系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現代的世界體系。按照作者的划分,1250-1350年是前現代世界體系的關鍵時期,當時的世界可以划分為三大世界性的體系:歐洲;中東以及亞洲。作者對這三大體系各自的經濟、政治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做了詳細的分析。」-- 《歐洲霸權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體系》內容簡介

QUOTE 作者簡介:珍妮特‧L‧阿布–盧格霍德(Janet Lippman Abu-Lughod)

(生於西元一九二八年八月三日,卒於西元二○一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是位美國社會學家,對世界體系理論和城市社會學有卓越貢獻。

珍妮特.阿布-盧格霍德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和麻薩諸塞州立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取得她的碩士學位。她從伊利諾大學開始她的教學生涯,接著她又任教於開羅美國大學、麻薩諸塞州的史密斯學院和伊利諾州的西北大學,她在這些學校累積了廿年的教書經驗,並且指導了好幾個城市研究計畫。她在一九八七年到紐約市社會研究新學院的研究所擔任教授,她在這裡一直教到一九九八年退休,得到了榮譽教授的禮遇。她發表超過一百篇的論文,出版了十三本書,主題都是跟城市社會學、世界體系的發展與改革動力以及中東各城市有關,其中有本關於開羅的歷史:《開羅:一○○一年的城市勝利》(Cairo: 1001 Years of the City Victorious),至今都被視為是書寫該城市的經典之作。珍妮特.阿布-盧格霍德於一九七六年獲得約翰‧古根漢紀念基金會的社會學研究奬金。

阿布-盧格霍德有一本讓她聲名大噪的著作:《歐洲霸權之前:西元一二五○年至一三五○年年的世界體系》(Before European Hegemony: The World System A.D. 1250-1350),她在書中倡議,西元十三世紀時,在整個歐亞大陸普遍存在一個先於現代的世界體系(a pre-modern world system),她認為這個世界體系早在伊曼紐‧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所認定的現代世界體系(the modern world-system)形成之前就存在了。此外,她也主張「西方的崛起」是從西元十六世紀葡萄牙海上武裝艦隊入侵相對平和的印度洋貿易商圈開始,這不是歐洲內部有什麼特色所導致的結果,而是由於前一個世界體系崩壞了才會發生這樣的事。

--------------------------

KristKang的閱讀筆記如下:

1. 20:05-21:17  序言、第五章蒙古國  
2. 大遠百誠品書店
3. 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1. 建構有關世界變化的理論範式的一個主要途徑是經由反常現象的累積
4. 作者觀點:
    1. 反常現象的發現不僅取決於被觀察的事物
    2. 也取決於觀察者眼裡有什麼
    3. 西方世界
5. 重組知識的途徑
    1. 庶民觀點:在他們的歷史中,傳統並非停滯不前,而是充滿動態的變化
    2. 第三條重組知識的途徑:即調整觀察「真相」的距離並藉此改變視野的大小。
6. 13世紀的「世界經濟體系」
    1. 16世紀華勒斯坦「現代世界體系」
    2. 費爾南 布勞岱爾認為「在13世紀之前,世界上很多地方就存有世界經濟體,歐洲的世界經濟體無疑也在16世紀...
    3. 即使是睿智的布勞岱爾,也會不由自主陷入歐洲中心論
7. 問題:
    1. 問題的關鍵在於選用體系的哪一個部分,去確定何時才足以「算作」這個體系的一部分
    2. 本研究的一個重大發現是:13世紀交易夥伴之間的共性遠遠大於差異
8. 貨幣制度與借貸制度的發明
    1. 13世紀之前,歐洲、中東乃至印度地區的國際交易的首選硬幣是金幣
    2. 這些金幣最初是由拜占庭鑄造,後來由埃及鑄造
    3. 13世紀中期以後,某些義大利城市(佛羅倫斯、熱那亞),才開始鑄造自己的金幣,只起輔助作用,而非取代流通中的中東硬幣
9. 合夥籌資
    1. 中東地區發明「合夥籌資」或按照比例分紅
10. 差異
    1. 為什麼歐洲在13世紀落後東方,但在16世紀遠遠領先東方?
    2. 作者觀點:「發展環境—地理—政治的—人口的—遠比任何內部的心理或制度因素更重要」
    3. 
11. 歷史:
    1. 1348~1351年,災難性的黑死病從中國一路傳播到歐洲,毀滅世界海上貿易路線上的大多數程式,擾亂正常秩序... (Gottfield 1983)
12. 1260年 馬可波羅《馬可波羅遊記》
    1. 詳細描述的唯一製成品就是「紡織品」
    2. 對於「香料」及其生長地的關注
    3. 寶石、珍珠
13. 問題:
    1. 證據問題
    2. 觀點問題
    3. 他者的觀點
    4. 事實問題、偏見

第五章 蒙古人和東北通道 pp.131-160
1. 靠貢品維繫的國家
    1. 「靠貢品維繫國家的其中一個難題是:只有對現有臣民增加稅收或擴展有立刻圖的領地,才能增加國家的稅入。」 p.134
2. 國際交流體系
3. 蒙古統一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1. 促進貿易的擴張
    2. 導致蒙古的滅亡
    3. 瘟疫的爆發
    4. 威廉 麥克尼爾「產生四個不同的文明疾病圈」
    5. 約1350年的貿易路線和黑死病傳播路線的重疊
    6. 1219年成吉思汗傳喚道教隱士長春《長春真人西遊記》
4.

 

End
--------------------
延伸閱讀:
1. 《歐洲霸權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體系》: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136
 
arrow
arrow

    Kr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