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25(三) 旅遊業務領隊庶務:比悲傷更悲傷的旅遊團取消與旅遊業的悲歌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好幾天沒更新臉書,有些事情尚待處理,有些處理中,主要工作上的事情,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航空業、旅遊業、飯店業(直接衝擊)等等。

我是個會受到情緒影響的人,真的很希望每天寫些文章,旅遊文章也好,有興趣保齡球、嗜好相關分享,但無奈,還是受到影響。

你認識的我,你認識的康康是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業務嗎?適合做旅遊業務嗎?前陣子會再三懷疑自己,這陣子被客人追取消、退團、取消費用,有些好說,有些不客氣,很多種人,都是人性的展現。

如何更客觀、理性、同理心、感性地綜合評估這些呢?最近有感而發,有些感觸,之前考慮寫,但是沒寫的,但還是說說自己的看法、想法。

原本今年規劃想帶的團,2月8日想帶冬天貝加爾湖8日,因為武漢肺炎影響取消,這是天災,也沒辦法。沒想到,一連串的影響,還在蔓延。

今年3月1日是在旅遊業待兩年的時間,2018年3月1日入職,做得好不好,業績方面個人覺得普通,業務方面有待加強,我不是傳統的業務模式之一,我不喜歡浮誇、唬爛...。你喜歡什麼樣的業務人員服務呢?

還記得有客人說過:「客人有百百種,你不能用同樣的一種方式」。這位客人說:「康康,我覺得你一開始很積極,會嚇壞很多人」。她不喜歡業務人員太積極,她會主動研究行程,會比較不同旅行社的行程,要報名的話,她會自己報名。但是,也是有人喜歡服務人員積極一點的。

人生中,有很多無奈,現在便是處於「無奈」之中。

說一下「旅行業在做些什麼吧」,旅行社簡單來講是作為中介(仲介的角色),收取客人的訂金,將部分訂金支付給航空公司訂機票,將部份訂金,支付給當地旅行社,處理行程、門票與飯店、安排導遊等等。那旅行社賺些什麼錢?賺取中間的仲介手續費、行政費用、服務費等等。

背包客自助旅行也可以自己訂機票、飯店、找司機、遊覽車等等,這需要花費時間成本,要研究哪些景點是必走的,有些還會參考各大旅行社官網的行程(相對的,各旅行社也會參考背包客棧或知名背包客走的行程,比如新興景點)這些都是成本。

旅行團的話,人多的話,團體旅遊,可以跟國外當地旅行社(LOCAL)取得比較好的價格,這是利潤空間所在,意思是出團量大,人多的話,團費價格會比較漂亮。

現在狀況來了,當客人說要取消退團時,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旅遊業務,該怎麼跟客人說明?按照外交部觀光局的《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跟客人說明清楚第12條到15條嗎?

取消退團的情況有很多種,簡單來講是看「成團與否」、「支付訂金與否」、「客人主動取消與否」。

如果這團沒有成團,人數未達最低出團人數,不成團的話,會退訂金給客人。

如果這團成團,客人也支付訂金,就要看取消的情況。如果因為旅客自己主動因素,主動取消的話,看天數,41天前,取消費用是原團費的5%,還有行政費用、必要支出之費用。(詳細的請看旅遊定型化契約第13條)

如果這團因為法定原因,客人支付訂金,被迫取消,比如這次武漢肺炎疫情,比如台灣把目的國家列為第三級警告,那麼客人還是需支付必要的費用。(詳細看合約第14條)

自武漢肺炎疫情以來,相關的退團、取消等等的問題都在這邊衍伸。

我有些客人報名其他家旅行社的團,3月初要去義大利的塞普勒斯,已經報名付訂,問題是取消費用約3萬多,團費10萬多,2月份、3月份的團,如果已經成團,其實在去年底或者去年10月左右,成團的話,都已經開票。

所謂的開票的意思是,旅行社幫客人下訂的機票,已經開票作業,無法變更日期,通常會在開票前通知客人,確認是否開票,如果已經開票,後來又要改變日期或異動,會有衍生費用。

而旅行社幫客人下訂的機票,如果成團,通常會提早開票,以取得比較好的機票價格。旅行社在年底,通常會預定明年的旅遊旺季的機位(預下機位),有的航線需要支付訂金,訂金多少,每個航線都不太一樣,我只懂得皮毛。

而如果旅行社飛往該目的國家的旅客量大,相對來講會有更優惠的機票價格空間,簡單來講,出團量大,機票成本下降,和當地旅行社談的空間也大。

旅行社降價(或是早鳥優惠等)吸引客人報名參團的原因之一,是衝出團量與市佔率,但是降價並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太多旅行社同步降價,在行程類似的情況下,只會打壞行情價。

一個旅行社的經營,該如何經營好,這裡面要繳交的學費很深,可能好幾百萬,可能好幾千萬,可能規模大一點,學費要破億。

我是基層員工,旅遊業務兼領隊,負擔的責任就是幫公司賺錢,幫公司招攬客人,讓客人順利出團。

這邊的重點就是「出團」。

為什麼「出團」才是重點呢?前面只講到支付訂金,團費的結構是什麼?簡單來講是訂金與尾款,收尾款的時機點,每個旅行社都不太一樣,我們的話是出團前的兩三個星期會開「行前說明會」,開完說明會的三天內,基本上就要收完尾款。

而客人要出團,業務有所謂的業績獎金,因為如果只收訂金,但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客人退訂金,或者不成團,或者出不了團,就沒有所謂的業績獎金。

近期,你看到全台灣各家旅行社的慘狀,簡單來講就是「出不了團」,更直白點就是觀光局規定四月底之前旅行社不能出團出國。

「旅行社的團沒辦法出團」這代表什麼意思?簡單來講就是沒有收入,沒有賺錢,沒有營收,那你還要指望旅行社存活嗎?

前面說到,旅行社做的事情是,將跟客人收取的訂金(團費)支付給航空公司與當地旅行社,錢付給他們,結果因為武漢肺炎,台灣觀光局規定四月底之前旅行社不能出團、不能出國,客人當然會想要取消退費或者延期等。

但問題是這些團費絕大部分,卡在航空公司和當地旅行社,這就要看搭乘的航空公司能否申請退票或改期等。

在此,並未鼓勵這陣子一定要出國,只是要客觀分析與說明旅遊從業人員這陣子的辛苦層面。

很多時候,我們要將心比心,也要換位思考,彼此互相。

這邊寫得層面是以旅行業務員的角度去看旅行社的經營、旅客的取消退團。

就航空公司的角度來看,沒有客人搭乘飛機,就沒有收入,只能空轉、耗費必要的人力成本支出、機組維護等成本支出。

按照上面的角度來看,航空公司自己也會賣機票,也會賣機票給各大旅行社平台、票務中心去銷售,有的構成聯營團(PAK)。

問題是,航空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也很難經營,空姐、空少等也都要排輪休,或者拉大休假時間。因為航線縮短。

試著從客人的角度來看,你會看懂上面寫的嗎?還是第一次聽到看到,還是跟著報名參團,只要繳錢,簡單了事。但是碰到武漢疫情或其他特殊狀況時,要取消參團,只想要「快快拿到取消費」?

取消退團,拿回剩餘團費款項,這是人之常情,很正常。碰到這樣的情況,非常時期,旅行社能做多少呢?就是盡快把繳交給航空公司的費用、支付給當地旅行社的費用,與他們交涉斡旋,取回費用,再退還給客人。

那麼,客人取消,沒有參團的情況下,旅行社賺什麼錢?簡單來講就是行政費用、必要支出的費用,幫忙跟航空公司下訂機票、行程設計與規劃(系列團),也有所謂的風險成本。但是客人可能會想的情況是「我又沒有出團,為什麼要擔負這些成本?」

(其他人看完的反饋:「不完全對。必要支出不是旅行社賺的,必要支出是所有預付出去的費用(訂金或團費全繳),旅行社是代收轉付,收到再付出(仲介角色)有成團出去才會賺到服務費,若取消未成團等,退訂金(旅行社一毛沒賺到)」。)

現在時薪$158元,工作一個小時158元,一天工資約1300元。旅行社養活一個員工的薪水,要多少?一個月工作22天,差不多兩萬多,快三萬。

當旅行團沒有辦法出團,該怎麼辦呢?你可以看看各大媒體報導各個旅行社的做法,略知一二,旅行社的經營者碰到的問題。

上面寫的部分,還不包括目的國家的疫情情況,如果目的國家把台灣列為疫區或者鎖國,到達目的國家,需要自主管理14日,然後台灣如果把目的國家列為第三級警告,那麼從目的國家返台之後,還要在居家檢疫14日,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想客人會想出國旅遊嗎?

怕都怕死了,出國可能感染,回台如果出事傳染給親友或同事,可能在影響到其他人,上班族的話,可能還會影響到工作,甚至可能被解僱。

全台灣的產業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真心希望疫苗、更好的快篩可以早點運用,解決全體人類共同碰到的生存問題。

寫這篇文章,至少讓對跟團旅行社的朋友有興趣的,再進一步了解旅行業的情況與經營難度。報名參團的客人,有的在問取消或挪團,希望寫這些,讓各自換位思考。

如果身為客人的你,換個角度,你從事旅遊業的業務或領隊,或是純業務,你會怎麼回應客人?

(照片:隱喻) 加油,康康。感謝給康康打氣的朋友、客人...。(以上純屬個人想法,如有錯誤,煩請不吝指教,謝謝)(如要分享轉發,不用客氣,謝謝)
2020/3/26(四) 高雄鳳山 #旅遊業 #旅遊業務 #旅遊業務庶務 #旅遊業務領隊 #業務領隊 #KristKang

 

arrow
arrow

    Kr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