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st:今天來發關於「斷捨離」的閱讀筆記,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近年在日本提倡「斷捨離」,一年半前閱讀完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清理」環境、思緒、雜物等等的書籍,非常極力推薦的書。這一類的書籍,我2017年10月時,也看了鈴木進介的《思考,更要斷捨離:一分鐘丟掉紛亂思緒,贏回犀利頭腦》,那本簡單來講是提倡精煉你的思緒與想法。很多東西,我們買著,可能沒用到,結果堆在家裡,或堆在房間內,結果佔據空間,讓自己的生活品質降低,但又捨不得丟棄,久而久之,房間堆了一堆可能沒用到的東西,想要清理,又覺得麻煩。如果,你可能有這樣的情況的,或者更嚴重,而想要尋求改變,那麼可以試著閱讀這本書,轉變一下想法。 2018/02/06 KristKang 高雄鳳山
我大概紀錄我認為的重點,山下英子還有關於「斷捨離」相關的系列著作,就留待各位讀者,有興趣的可以進一步去閱讀,以下是 2016年9月10日的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斷捨離》山下英子 > by KristKang 2016/09/10(六)
前言:什麼是斷捨離?
- 丟掉:丟掉自己覺得「不需要、不舒服、不愉快」的物品
-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 捨:捨去多餘的廢物
-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 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
第一章
- 斷捨離是不整理的整理法:收拾
- 斷捨離VS整理收納
- 判斷「這個物品適合、適用現在的我」
- 取回物品所佔的空間和能量
- 磨練內在智慧探測能力:doing、action、being
第二章 為什麼我們沒辦法整理?
- 物質過度充裕的社會
- 便宜和折扣的陷阱
- 三種捨不得丟的人: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
- 丟不掉=不想丟掉
- 如果說沒有整理的房間就像「便秘」:逐漸習慣房間裡的物品慢慢堆積,就很類似便秘的症狀,以及後續的感覺麻痺
- 雜物和灰層代表停滯運、腐敗運
- 雜物:不用的物品、在用的物品、執念的物品
- 讓房間變亂的心理:自我否定、自卑的能量
- 量X場所X時間 = 從環境所接收的能量
第三章 先從整理腦袋開始
- 選擇對「現在」的我來說必要的朋友
- 雜物IQ
- 只挑選出真正需要又喜歡的等級
- 「是否用得到」才是問題的關鍵,而不是「可以使用」
- 收拾、整理、清掃
- 著眼於不丟掉的損失
- 學習、知行合一、實踐
- 可惜:丟掉之後娘心不安、喜愛物品的心情、對物品的珍惜
- 活著就是不斷的選擇—鍛鍊「選擇力」
- 不要給自己太多
- 能夠實現「總有一天」、「到時候」的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第四章 雜物出動
- 提升整理動力的方法
- 減少物品=徹底整理,根本不用整理、收納
- 利用單點完美主義提高動力
- 無論多小的地方都無所謂
- 慢慢開始丟一樣、兩樣,就是斷捨離的開始,減少、分類、收納
- 持續三分法
- 七五一
- 伴隨總量限制的「置換法則」
- 一個動作法則
第五章 快感和解放感,還有好心情
- 自動法則:自動整理的程序
- 利用物品提升自己
- 透過留下來的物品看見自己
![]() |
註:此照片來自「博客來」,我當時剛好沒拍攝書本封面 |
延伸文章閱讀:
- <閱讀筆記《斷捨離》山下英子 > by KristKang 2016/09/10(六)
延伸閱讀著作:
- 《思考,更要斷捨離:一分鐘丟掉紛亂思緒,贏回犀利頭腦》鈴木進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