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因果」的一些想法>  by Krist Kang (2017/05/17 post on FB)

 

該怎麼講述「因果」這個重要概念呢?

又要老套的說「我們可以從很多理論、學科、角度、宗教體系等」來探討,其實這個「因果」概念,不只是概念,在某些人眼底,可能是「因果關係」,可能是「因果律」或「因果法則」

 

如果能用短短幾個字來「定義」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係,那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等科學家,還有哲學家、形上學家、神學家、宗教份子、一般大眾等,對於「因果」概念的意義與相關使用,就可能不會衍生許多相關問題。

 

關於這個主題以及相關的重要問題,問題之嚴重性,還有可能要解決的問題與理論分析,筆者才疏學淺無知,只能略提一二。

 

日常語言談論的「因果」

先從這樣日常語句開始,當某人說 C「他/她這樣做,會有因果(報應)(C,表示這樣的語句),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語句呢?

 

原因(Cause)和結果(Effect)之間的因果連結(因果鍊),如果有的話(先假設有這樣的因果關係),到底是怎樣的情形?

 

也許會有人提到亞里斯多德著名的四因說(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或者David Hume批判因果的必然連結,還是分析物理因果關係心理因果關係,這些都是可以分析的側面,也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之一。

 

因果律(causal law)

如果你承認因果律(causal law)成立的話,簡單來說是「凡事皆有原因」或「事出必有因」,每個結果都由之前的原因推動。

 

不動的第一因:上帝

如果繼續進行這樣簡單的推論,之前的原因,是更之前推動的原因的結果,無限繼續這樣推論下去,會有無限後退的情形,對於某些哲學家或神學家或宇宙論學家而言,這樣繼續無限推論限,他們提出「不動的第一因」作為推動整個因果鍊的起點,而「上帝」正是這個「不動的第一因」,作為推動這個世界的最終原因,推動整個宇宙、整個世界。(能不能繼續無限推論,也是個問題)

 

上帝是偉大的鐘錶匠

這也是哲學上,關於論證上帝存在的宇宙論論証方式,這樣形塑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世界,有人把它看成是「機械論」的世界觀,這整個世界,就像個鐘錶,上帝是偉大的鐘錶匠,「因果律」中的原因和結果,所有的一切都是被__決定的。

 

自由意志 VS.決定論

因果律、因果關係的討論層面很廣泛,上段提到「上帝」作為所有原因的第一因,還沒有涉及宗教意涵的上帝。而延伸的問題像是「在這樣的機械論的世界裡,我們有沒有自由意志可能,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被決定的話」,把這個世界完全當成純粹的機械論,似乎不是個好的觀點,有違我們的直覺,我們最低限度會承認我們在某種程度的自由。這個古老的「因果概念」的戰火,如果你仔細很深刻地去瞭解,其實它延燒蔓延在各個領域,點燃「自由意志與決定論」之間的各種論戰。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而關於「自由意志與決定論」這個重要的問題,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閱讀的書單太多,中文方面的可以閱讀王文方教授的《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算是討論形上學重要主題的一本哲普讀物,還有最近翻譯成中文上市的《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關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思考》(Freedom Regained: The Possibility of Free Will)(Julian Baggini)

 

 

回到上述提及的某人說出語句 C:「他/她這樣做,會有因果(報應)」,我們該如何理解?

 

日常語言談論的「因果」

當某人說 C「他/她這樣做,會有因果(報應)(C,表示這樣的語句),我們該如何理解這樣的語句呢?

 

檢視我們的預設立場:

以簡單的例子來看,像是交通事故,某甲酒駕撞傷某乙,某甲開車酒駕是造成物理事故的原因,可以用現行台灣法規刑責來懲罰酒駕肇事者,很簡單的肇事原因與結果。而且我們已經假定人是有自由且選擇的,是有自由意志的存在。我們無法給「這是個已經被決定的世界」,我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嚴格來看的話,上面的推述,有許多概念像是「負責」「選擇」都需要額外解釋清楚)

 

關於現實或實際生活運作的各種方式,我們似乎都可以很客觀地運用法律、物理學、化學等近代科學解釋,因為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經驗會遭遇的,我們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生活。可能會遇到生老病死的種種,或者透過媒體看到全球的各種光明與黑暗、善良與邪惡、好事與犯罪,我們也可以用社會學、犯罪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層面分析。我們可以把主題限縮在某個小範圍、主軸,也可以把焦點放在比較大的側面或架構來探討,太廣泛也許會模糊焦點,但有時這樣做,似乎可以找到某種出路。

 

檢視預設立場:因果輪迴、善惡觀

再回過頭看某人說出語句 C:「他/她這樣做,會有因果(報應)」,某人到底假定了什麼?可能假定因果報應,可能是涵蓋幾個概念組合,像是「善惡終有報」、「因果輪迴」,而「善惡終有報」又可以繼續分析成「善有善報與惡有惡報」,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觀?我們的世界真的像這樣說的嗎?

 

關於「善」與「惡」是道德(moral)或倫理學(ethics)必須面對的基本課題,「善惡終有報」這其實就是在討論道德觀,也就是討論道德觀形塑而成的世界,先撇開當代行為主義或心理學等相關議題,單純從「善惡終有報」來看,如果從「善」「惡」排列組合來看,會有四種可能,也就是「善有惡報」「善有善報」「惡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你加入「可能性」「偶然性」「必然性」來討論中間的「有」,也就是討論中間的因果關係(因果報應),可以分析的側面,也許可以做個表格,會比較清楚我想表達的東西。

 

通常人們比較想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善有善報」,也就是做了善事,可能善的回報,關於「善」這個字詞可以簡單地以「好」來理解。但是人們會想把「惡有惡報」歸給「犯罪者」(或加害者),造成犯罪或邪惡的人,會有惡的結果。

 

可是你也會聽說過「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這樣的「因果報應」假說,這個潛藏在中國文化中某種的道德價值判斷假說,過去可能有佛教等宗教因素,後融入到華人的「善惡觀」。這邊想講的,其實是試圖去勾勒我們從小到大可能聽過,但不一定會接受的因果報應善惡觀。

 

仔細去想想「善惡因果報應」,也許有些人提到,這個社會確實存在某些好人、善良的人,為什麼會遇到邪惡、遭遇犯罪,被迫成為受害者,變成「善有惡報」的人,他/她似乎是「善不必然有善報」。

 

而且,在這個善惡道德觀建立的因果鍊,似乎有很混亂的錯雜因素,很難去一一釐清,勉強來說,其中一點是其中偶然會發生邪惡、犯罪的事情,而且假定人們是有選擇或有自由意志去做的,作為善意志的個體,可能會遭遇到惡意志個體的侵害,如果也假定人們可以選擇從事善的行為或惡的行為。

 

我們比較傾向理解「善有惡報」是偶然發生,而不是必然發生,那這樣的因果鍊其實變不是完全必然的連結,因為善可能有善報,善也有可能有惡報,導致的結果是善不必然有善報。

 

上面的推論,也許還需要再更精確仔細地去論述,可能不太好理解,而且其實不怎麼有趣,有點枯燥乏味,還有很多概念與架構去分析。到這邊,我並沒有什麼小結論,因為也算是試圖去理解我們的世界,可能接受一些錯誤的觀點、想法、偽理論、偽科學,可能還有些偏見、謬誤,上面再論述時,可能還有些推論形式的瑕疵或概念需要釐清的。這不是篇嚴格的論文,但也算是反芻過去囫圇吞棗的某些產物。透過書寫,重新再省思自己過去的東西。 <關於「通靈」的一些淺見那篇文章一樣,還有許多可以討論的主題可以著墨。

 

關於因果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我們的世界,很多切入的,過去的大哲學家、科學家都在研究,像是康德論述自然法則和因果律的二律背反,牛頓古典力學建立的「大機械宇宙論」,萊布尼茲的「單子論和預定和諧說」討論可能世界、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尼采「權力意志」等等,近代數學或科學的機率論混屯理論相對論、量子力學建立起的量子世界等等,這些都需要很專業深度理解的領域。  2017/05/17 高雄鳳山

 

 

延伸閱讀:

1. <你相信 上帝不擲骰子嗎?> by KristKang 2016/5/19

2. <批判思考檢視我們的信念系統,以財經、科幻電影、雄辯術、虛假與謊言、經營與新創為例 by Krist Kang 2016/06/02

3. <信仰之路-受朋友邀請到基督教聽福音演唱後的心得by KristKang 2016/11/15

4. <關於「通靈」的一些淺見> by KristKang 2017/05/08 

5. <關於「因果」的一些想法>  by Krist Kang 2017/05/17


延伸著作:

1. 形上學著作:《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王文方 教授 (2005年9月一版) 
2. 宗教哲學著作:《信不信由你》 中山大學 游漴祺 教授 (2006年8月一版)
3. 心靈哲學著作:《人心難測-心與認知的哲學問題》 彭孟堯 (2005年6月一版)
4. 自由意志相關著作:《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關於自由意志的哲學思考》(Freedom Regained: The Possibility of Free Will)(Julian Baggini)
5. 哲普讀物:《蘇菲的世界》
6. 《靈界的譯者》蘇非亞

 

---

更新

1. 2020/3/29(日) 05:34 

arrow
arrow

    Kr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