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st: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普羅大眾,大致上關心的是吃不吃得飽,薪水多少,今天過得開心,還是去哪裡玩耍。這個世界的樣貌是什麼,可能除了專門領域的研究人員,會比較清楚。這個篇TED,提到的西方世界觀的形塑,代表人物是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裡面也涉及到西方歷史的演變,觀察的重點轉移,從「世界」到「神」,再從「神」到「人」。其中會牽涉到「形上學」討論的基本架構,沒有哲學背景也沒什麼關係,演講者用「視覺史」與「知識樹」、「網絡」等核心觀念,來串連整篇演講。 (2018/02/03(六)  01:45 Update at 高雄市鳳山區)

 

「 2015.11.18(我們如何認識世界?我們用以認識世界的框架為何?

我們如何認識世界?我們用以認識世界的框架為何?

    存在的鎖鏈                  知識樹                 網絡

(Chain of Being)     (Knowledge Tree)  (Networkism)

 

沒想到在TED看到這麼有趣的主題!研究我們如何學習,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或框架等等。

 

Manuel LimaTED發表演講,主題是「人類知識發展的視覺史」。

 

一開始,從由受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本體論與分類影響的「存在的鎖鏈」(Chain of Being),假設所謂上下結構,從上層的神到下層的人。

 

接著,講到以「知識樹(Knowledge Tree)樹狀圖(Tree Diagram)認識世界,像是善惡樹、血緣關係、族譜、物種分類等。

以歷史或哲學發展來說,是從「神學」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主來認識世界。

 

最後,發現用「網絡(Netwrok)來重新理解,可以更清楚了解複雜的大腦、人類知識、社會關聯、生態系統等。

M. Lima的對知識的視覺分類學,蠻有意思的,儘管是從西方角度當研究主軸,不論如何,讓我們重新反思從小所學以認識世界的方式。」

 

-------------------------------------------------------------------------------------------------

Manuel Lima: 人類知識發展的視覺史 (Filmed March 2015 at TED2015)

http://www.ted.com/talks/manuel_lima_a_visual_history_of_human_knowledge?language=zh-tw

      2018/02/02(五)更新  註:該照片版權為TED

 

延伸閱讀:

 

  1. 如果您對於形上學有興趣的話,推薦閱讀:國內哲學家 王文方教授寫的《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王文方 2005)

 

 

arrow
arrow

    Kr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